迟到的剖析
https://music.163.com/#/song?id=35678542
睁开双眼的时候目之所及依旧是灰蒙蒙的一片,令人打不起精神。郑的雾霾走进第四个年头也还是那个老样子——倘若站在一个稍高的地方仍是如临仙境,在家呆的时间久了也会感觉有点儿与世隔绝。假期的生活并没有带给自己完全的安逸感,也是,这种微妙的感触在初一那年似乎就从我的生活之中完全消逝了,只不过很多时候即便如此也还是选择去逃避,当时是逃避面前堆积如山的作业还有张牙舞爪的开学考试,现在似乎也仍旧没什么长进,开始逃避步步紧逼的现实,这似乎是我这些年来少有的一以贯之的行动,现在想来也正如窗外永远见不到晴空的阴云——令人觉着百无聊赖的同时还生出了些许鄙夷。
一如既往的,计划总是要比现实显得更为丰满,想着能够多看些书目以补足些自己少的可怜的阅读量,然而事实是我很难将一本本厚重的甚至可以称之为枯燥的大部头很快地啃完;想着增强些“学术素养”,却又迟迟不愿意付诸行动。总是感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寡淡无味的,每天看着朋友圈里缤纷多彩的“他人的人生”就会想着同样是一天天好好的生活为什么自己就这样的乏善可陈。退出学生组织,被新的组织拒绝,走学术的路,一切的一切不都是自己早就决定好了吗?可还是会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诸事平庸。上个学期伊始就下定决心要把专业课学好,然而到了末了,却发现自己最想要学好的学科实际上差的一塌糊涂,很多地方不明不白地丢失了大量的分数,现在只能面对一个个称不上好看的数字静默无言。
大一的时候觉着每天都在强迫自己瞎忙一些并非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情,感叹着身不由己,到了大二,抛却了一切杂质的生活依旧处于一团混乱之中,从十一月开始的“学术垃圾生产拉锯战”持续到了复习周的前一天,即便如同渡劫般绞尽脑汁地在ddl前赶出了现在看来或可称之为“卷帙浩繁”的一篇篇文章,但最终却还是对于整个学科框架的建构毫无半点作用,直到现在我依然没能将古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的课本通读一遍,更不用说那些空能称其名而丝毫不知内容为何的作品了。
人生步入第二个十年,似乎我还没有准备好今后该如何迈出自己步伐,那些即便是放弃了其它的许多而想要做好的事情到头来却令人感到那样的不尽人意:想要去支教最终在几经衡量之下却连报名表都没有递上,准备打打零工转眼便因“学业”的美名而打消了念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变得如此惶恐与焦躁,我讨厌“二十”这个数字,我讨厌“大二”这个复合词,它们如同空荡荡房间中发出声响的摆钟,每一次摆动都在提示着我一切都已经开始变得“晚”了,它们连同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摆出煞有介事的阵仗呼啸着向缩在角落颤颤发抖地我袭来。与此同时,我身上的一切似乎都变得不再是可以确认的,相反,它们都变得愈来愈模棱两可,就好像是在本就缺乏与这个世界对抗的力量的情况下,那本身就稀缺的力量却又在不断地流失,这大概才是令我感到身心俱疲的“根源”吧。这样看来,似乎这个学期的“失败”就不显得那样的莫名奇妙了,“心无旁骛”,至少在前两个月是没能做到的,这样想来又些讽刺,毕竟七月的自己已经说过不能重蹈上半年的覆辙了。
还是谈谈别的吧,其实,现在想来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一年半的时间对我来说就似乎是80年代的文学一样,剧烈的变动你方唱罢我登场般的次第交替着,目不暇接却又充实和丰富,可能相比较而言,我所学到的并不很多,但却感觉得到一种精进,当然正如前文所述,这似乎也仅仅是皮毛罢了。我远称不上是成熟,要学的东西尚且还有很多,从文认为社会是本大书,诚然,我所窥见的似乎并不能称得上是一隅,但我也仍旧愿意保持一如既往的态度去面对它以及自己的生活,当然“态度”并非“心态”,希望能够在变与不变之间、在世俗与理想之间找寻到属于我自己的那个平衡的定点,这大概就是大二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所需要做的事情吧。
怎么说,这次的剖析似乎来的并不算是及时,也称不上是透彻,半年的搁笔也使得自己对于这种文字感到有些陌生,但好在逃避了半年之后我又终于试着提笔写下一些感受,它并不能称得上是一种有益于他人的文字,但似乎仍旧有着存在的必要(笑),那么这篇文章就到此结束了。
感谢你的阅读,
祝安,
晨